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燕芳[1] 刘志华 李宏周 谢加勇 肖汉祥[1] 袁龙宇 张振飞[1]
机构地区:[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2]五华县农业农村局,广东五华514400 [3]广州百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40
出 处:《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2期106-107,112,共3页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创新团队(2020KJ105);2018年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项目“稻水象甲等检疫性有害生物课题研究”;2018年广东省支农资金项目(2018045)。
摘 要:本文通过开展送嫁药防治水稻稻水象甲试验,评价不同药剂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10 d,20%呋虫胺悬浮剂450、90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9.07%、43.69%,4%二嗪磷颗粒剂22.5、45.0 k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57%、72.3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45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26%、94.27%;药后20 d,20%呋虫胺悬浮剂450、90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5.37%、54.34%,4%二嗪磷颗粒剂22.5、45.0 k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92%、81.03%,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45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1.68%、63.51%。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作稻水象甲的秧田送嫁药效果明显,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分 类 号:S435.112.6[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