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鹏伟
出 处:《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7-12,共6页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粤东西北专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GD20YDXZXY02);广东医科大学博士启动项目“价值、道德与生态文明建设”(B2019044)。
摘 要:现代西方环境哲学非人类中心主义通过类比人类来证明大自然具有内在价值,从而拥有道德地位。但是,从终极意义上看,唯有人类具有内在价值和道德地位。自然内在价值论实际上是把大自然看作在本质上与人一样的存在物。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即便从自然生物性上也能将人和动物有效地区分开来。然而,自然生物性并不能凸显人对于大自然的超越性和高贵性,社会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对于大自然的超越性和高贵性。唯有人才具有道德地位,不是因为他们具有内在价值,而是在于他们超越了大自然,是属于人类物种的社会性存在。因此,环境哲学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但是,它不是西方环境哲学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坚持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的新人类中心主义,这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坚持的人类中心主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