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纪梅
机构地区:[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出 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4期211-215,共5页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自胡适倡导“诗体大解放”开始,新诗要不要格律、韵律对新诗意味着什么,一直是人们讨论新诗是否拥有文体合法性的关键所在。作为内部构成条件,新诗的格律(或称韵律、音律、节律等)和书写形式承受了不少诘难与期待。不过,百年以来,人们就该问题的兴趣和研究深度远逊于语义层面的挖掘。这种偏重一方面与诗歌的发展呈现为重义轻音的趋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新诗建立节奏范式的困难有关。与此同时,新诗韵律研究的短板状况一直引发着诗人和批评家的关切、不满和诗学责任心:首先是郭沫若于1921年提出新诗的“内在节奏”论;1926年,“新月”派诗人以《北平晨报·诗刊》为中心组织“读诗会”,讨论新格律诗的创作与朗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