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凡派亚”文化与类型/性别之争:《盘丝洞》与中国“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  被引量:8

Fantasy, Vampirism and Genre/Gender Wars on the Chinese Screen of the Roaring 1920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绍谊[1] 董舒(译) 石川(校)[1] Sun Shaoyi

机构地区:[1]上海戏剧学院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出  处:《文艺研究》2021年第6期90-100,共11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摘  要:西方哥特式吸血鬼文化跨境转型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凡派亚"文化,以此为分析起点,本文对2011年在挪威发掘的中国早期电影《盘丝洞》(但杜宇,1927)做出颠覆性重读,跳出学界普遍将其理解为"古装神怪片"或"武侠神怪片"的传统框限,勾连起《盘丝洞》与20年代中国具有先锋意义和性别自觉的"凡派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建立起将《盘丝洞》与20年代中国影人大胆实验各种类型、特别是"凡派亚"/吸血鬼亚类型联系在一起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更重要的是,以这一阐释为基点,重估国族话语支配下被学界忽略与低估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文化。本文不仅倾向于把《盘丝洞》视为"上海世界主义"潮流中的典型文本,更将其视为德国表现主义、法国印象派、苏联蒙太奇学派与好莱坞经典叙事成型时期,全球电影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中国贡献。

关 键 词:《盘丝洞》 法国印象派 吸血鬼文化 德国表现主义 中国早期电影 性别自觉 世界主义 经典叙事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