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宇[1]
出 处:《艺术教育》2021年第6期90-94,共5页Art Education
基 金:中央戏剧学院科研基础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迈克尔·契诃夫表演创作及演员训练方法研究”,项目编号:YN1502。
摘 要:表演教育家迈克尔·契诃夫在以想象力为核心的演员训练及创作方法上建立视像,从而形成动态变化的想象过程。"面对更高的自我",他偏离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真实生活的方式"。面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迈克尔·契诃夫的这一争论,作者想到我国的表演训练中,戏剧家焦菊隐提出的"心象学说"。创造性想象在迈克尔·契诃夫的演员训练和焦菊生的现象学说中,都是演员的核心创作素质与能力。但是面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人物是剧作家笔下的人物与演员身心相结合的产物"这一观点,前者似乎是"我在形象中",后者则是"我和形象"从相互观照的对立面到慢慢融合的过程。这使作者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提出的形体-行动分析法有了重新的认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