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2]兰州大学护理学院
出 处:《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年第13期1932-1935,共4页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基 金:兰州大学护理学院科研项目(编号:LZUSON202009)。
摘 要: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LH)是指个体从负性经历(挫折、创伤或逆境等)中产生的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1],这一概念源于Seligman习得性无助理论。1967年Seligman和Maier在动物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习得性无助感”这一概念,并进一步形成习得性无助理论,之后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教育学领域[2]。1990年Smith等[3]将其应用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发现习得性无助感与患者抑郁水平明显相关。之后习得性无助感被引入国外医学领域,应用对象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1型糖尿病、老年痴呆、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国内医学领域对习得性无助感的研究人群仅涉及青光眼及创伤骨折患者。为促进国内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的研究,现将习得性无助感在国内外患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