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黎建文[1] 黎松波[1] 刘先银[1] 邓磊[2] 陈妙玲[2] 方冠军[1] 陈耀鑫[1] LI Jian-wen;LI Song-bo;LIU Xian-yin;DENG Lei;CHEN Miao-ling;FANG Guan-jun;CHEN Yao-xin
机构地区:[1]东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东东莞523069 [2]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523069
出 处:《广东医学》2021年第5期586-589,共4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一般项目(2018507150011333);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重点项目(201950715001202)。
摘 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T2WI序列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节段选择的可行性及评估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3例,术前首先根据MRIT2WI序列进行椎管狭窄严重程度分级,再结合DTI检查结果得出各个节段脊髓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两者结合判断出引起颈髓功能受损的责任节段后实施颈椎减压手术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按临床疗效情况分为两组,A组JOA改良率≥50%,B组JOA改良率<50%,术后12个月后随访复查MRI和DTI并收集相关图像数据,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手术节段脊髓的ADC值和FA值变化,以及分析ADC值、FA值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时间1331个月,平均(17.54±8.87)个月,手术节段为C353例,C4610例,C575例,C362例,C473例,患者术后JOA评分、FA值和ADC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的术前、术后FA值与相应的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术前ADC值与相应JOA评分呈负相关(P<0.05),但术后两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作为一项可定量评估脊髓信号变化的检查,有助于指导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节段选择和临床效果评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22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