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侯亮亮[1] 李君[1] 邓惠[1] 郭怡[2] Hou Liangliang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太原市030006 [2]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与文博系,杭州市310007
出 处:《考古》2021年第5期107-114,共8页Archaeolog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批准号15YJC78003)资助
摘 要:前言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由攫取型经营逐步向生产型经营转变[1]。其中,如何利用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因此,系统研究动植物驯化和栽培及其关系,有助于还原先民的生业活动和探讨史前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史前粟黍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中国北方地区也是家畜驯化的中心区域[2]。然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相关考古发现却极其有限,迄今为止仅见于东胡林、转年、于家沟、南庄头、李家沟和扁扁洞等遗址(图一).Zooarchaeological analysis,AMS radiocarbon dating,and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faunal remains from the Nanzhuangtou site in Xushui.They show that dogs were fed millets(broomcorn and foxtail),while the isotopic signal for millets was absent among other species of animals.Amidst the subsistence economy of the early Neolithic,characterized by broad spectrum hunting and gathering,the utilization of millets probably influenced the feeding of domestic dogs,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life style,and the emergence of millet agriculture.
关 键 词:南庄头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稳定同位素分析 黍 粟
分 类 号:Q915[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K878[生物学—古生物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