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琦磊 苏鹏宇 ZHAO Qilei;SU Pengyu
出 处:《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年第4期330-333,336,共5页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alth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H2020209160)。
摘 要: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与治疗在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其他再灌注治疗广泛应用于AMI患者,但再灌注后患者的预后却不尽相同,有研究发现,病理性Q波出现的早晚与AMI预后显著相关。根据出现时间的早晚可将病理性Q波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虽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早发型和晚发型Q波尚未有明确定义,但普遍以AMI患者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出现的Q波作为早发Q波,其余为晚发Q波[1]。有研究显示,Q波在AMI的发生率约为70%~80%,其中早发Q波的发生率仅为36.9%[2]。故主要阐述近年来早发Q波与AMI预后的研究进展。
分 类 号:R543.3[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