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志坚[1] Ye Zhijian
机构地区:[1]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
出 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48-55,共8页Journ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Fujian Academy of Governa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研究”(项目编号:16BKS003)。
摘 要: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有关评论文章,把研究的视域拓展到了东方社会。马克思对于东方社会的思考和研究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东方社会理论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菲尔等人的著作为马克思研究和思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以及思想资源,马克思正是在借鉴吸收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东方社会理论。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关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则构成东方社会理论中最具有闪光性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应当高度评价马克思晚年的科学探索与理论贡献。
分 类 号:A8[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