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525200
出 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年第12期107-109,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摘 要:目的探究心脏直视手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发生谵妄组(31例)和未发生谵妄组(89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颈动脉血流速度,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细胞比容、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以及癫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发生谵妄组和未发生谵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55、58 cm/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前,发生谵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为51 cm/s,低于未发生谵妄组的62 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发生谵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达到峰值,为71 cm/s,低于未发生谵妄组的92 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后,发生谵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后,未发生谵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了21 cm/s(26~44 cm/s),较体外循环前增加了17 cm/s(23~35 cm/s)。发生谵妄组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为50%(50%, 57%),低于未发生谵妄组的66%(48%, 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后谵妄的发生与颈动脉血流速度存在密切相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局部脑氧供不足有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