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5)——骨导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天宇 任柳杰 谢友舟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上海200031 [2]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

出  处:《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1年第4期476-478,共3页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1014);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ZR1409900);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双值项目(SZA202001)。

摘  要: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俗称小耳畸形,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以传导性为主的听力损失,如不加以干预,患者易出现言语发育滞后,进而影响其生活和学习[1]。传统的外耳道成形术可使外耳道狭窄患者获得稳定的术后听力改善,但是对于外耳道闭锁者往往效果不佳[2]。因而,使用人工听觉设备,尤其是骨导助听设备(bone conducted hearing device,BCHD),是该类患者听觉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3]。

关 键 词: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闭锁 骨导 外耳道成形术 术后听力 小耳畸形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听觉功能 

分 类 号:R764.71[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R764.72[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