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卢谦 叶少武 黄河 Lu Qian;Ye Shaowu;Huang He
机构地区:[1]梧州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梧州医院心血管内科,梧州543000
出 处:《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年第7期884-88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基 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A140115)。
摘 要:心血管疾病(CVD)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主要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2]。临床有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会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或心源性猝死[3],因此在临床对冠心病需早筛查和风险分层,制定有效的干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运用多种传统风险因素(TRF)的评分模型来对短期(10年内)冠心病患者进行评估,美国普遍使用的模型是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的修订版[4]。
关 键 词:心源性猝死 颈动脉内膜厚度 冠心病患者 危险分层 急性心血管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 风险分层 临床运用
分 类 号:R541.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