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一辰 Wang Yichen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出 处:《江淮论坛》2021年第3期166-173,共8页Jiang-huai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16ZDA194)。
摘 要:现实主义作为典型的中国问题,是新中国文论70年来古今中西文论话语资源的一个重要交汇场。将现实主义视为"话语构成",以历史化为方法在"文论场"中去探讨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俄苏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欧马克思主义的共时性对话,是打破单一线性叙事、还原文论史现场、在"世界中的中国"视野下理解当代中国文论经验的一条可行性路径。秦兆阳"广阔的现实主义"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性的"话语构成",它见证了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话语规范建构的"另一面",也参与了新时期当代中国文论经典化历程,20世纪90年代它所面临的"博物馆化"和文艺思想史转向,体现了现实主义诗学在中国的发展、挑战与困境。从媒介上看,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属于"印刷媒介下的现实主义",将"数字媒介下的虚拟真实"纳入现实主义的理论视域,是立足当代赛博文艺的生产机制下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次重要契机。因此,"‘广阔’的现实主义"的"广阔"便可以理解为充满实践精神的"未完成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