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汝虎
出 处:《中国美术研究》2021年第1期85-91,共7页Research of Chinese Fine Arts
基 金: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古代诗学形式批评范畴与批评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20YJC751029)阶段性成果。
摘 要:虽然盛唐时期道家思想盛行,但以张怀瓘书论为代表的盛唐前后书论,除吸取了道家艺术理论外,更多地彰显出了一种儒家审美理想和艺术品鉴观念,此种儒家审美旨趣常被后世书论特别是当代书学理论研究者所忽视。实际上,张怀瓘提出的“无声之音”“无形之象”的形式审美观,其背后有着明确的黄老学派的品鉴观念;而其“风神骨气者居上”的书法审美理想,则直接孕育于易学阴阳刚柔的哲学理论。此外,在《书断》中张怀瓘实欲以春秋笔削的正统史家观念,建立起一种客观公允的书法批评史。同样作为翰林供奉的张怀瓘非常重视书法教育,特别是在书法技巧、法则的传授上,强调循序渐进、博采诸家的学习方法,此亦是儒家书法教育观的集中体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