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邱吉[1] 杨秀婷 QIU Ji;YANG Xiu-ti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54-62,共9页Journal of Chinese Youth Social Science
基 金: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高精尖创新中心重点项目“网络空间下首都高校学生价值观状况研究”(课题编号:19GJJB014);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宣传思想工作的时尚化传播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网络新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对青年的认知与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为青年提供“共在共时”的信息场域,使青年获得整体认知世界的可能;引发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丰富了青年解读世界的多维价值取向;为青年释放创新创造潜能搭建新的人文空间,提高了青年改造世界的积极性,最终使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出个性与包容并存、开拓与创新统一的特征。同时,网络新技术对青年的价值观形成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就技术本身而言,它内在的资本逻辑会消解青年的价值理性,“去中心化”特质易使青年陷入价值迷茫;就技术应用而言,青年过度沉迷虚拟现实极易导致“技术崇拜”的偏见。教育必须发挥新技术在主导价值观嵌入、思想引领阵地、人文精神引导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