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范子烨[1]
出 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1-6,共6页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渊明文献集成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7ZDA252。
摘 要: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对陶渊明的诗品和人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认为《闲情赋》乃是"白璧微瑕"。此说的提出,主要是由于赋中那耀眼的"十愿"。萧统对《闲情赋》的责难,无疑是用道德价值取代了艺术价值,以宗教情结绑架了文学创作,以个人趣味充当了批评标准,所以我们只可视为一家之言。萧统的文学观念本来也是多元的,他自己也创作艳诗,所以他没有删除《闲情赋》,但是,限于自己的特殊身份,也就不能将此赋编入《文选》,同时又必须对"十愿"进行公开的批评,这实际就是一种身份性或者说政治性话语,其内心也未必不喜欢《闲情赋》。《闲情赋》的"十愿"确实是别有情调的——其形式来自魏晋佛典,来自天竺文化,其文本脱胎于汉晋文学,来自华夏文化。陶公在"十愿"中注入浓烈的爱情,则意在破除佛家之色戒,这也是他在文化上拒斥庐山佛教的突出表现之一。《闲情赋》之所以感人至深,正是由于诗人以蝉联而出的"十愿"对人性所作的华彩激扬的文学书写,在此种意义上,《闲情赋》正是一首凄婉、忧伤而又醇美的爱情颂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