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建兵[1] Peng Jianbing
机构地区:[1]长安大学黄河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院,西安710061
出 处:《陕西地质》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Geology of Shaanxi
摘 要:本刊刊发彭建兵院士撰写的科学研究心路历程二则,即《28年的地裂缝研究之旅》和《黄土高原,灾害“追凶”三十年》二则。这两篇文章讲述了他近30年来在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和黄土高原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心路历程和故事,读来令人获益匪浅,尤其对中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很有启迪和引领作用。他在《28年的地裂缝研究之旅》中讲述了一个从2002年到2005年“闭关修炼”的故事,即除了常年野外勘察,每年隆冬时节把自己封闭在长安县的一个小宾馆里长达月余,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反复修改申报书,年年递交申报书。直到2005年,申报的“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与大陆动力学”重点基金项目历经四年终于获得了批准。他强调:正是因为那四年的磨砺,才奠定了自己对汾渭盆地地裂缝科学本质问题的把握,也铸就了自己以后在申报各类重大项目时较好地把握关键科学问题和合理拟定研究方案的思维习性,也才有了后来获得的一项又一项重大科研资助。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当知识积累、实践经验、科研成果等达到一定成度时,把自己封闭起来,集中一段时间静思,把零碎的想法整合成完整的理论,对提升科研能力水平是何等的重要!
关 键 词:科学研究 申报书 科研成果 地裂缝灾害 基金项目 反馈意见 四年 裂缝研究
分 类 号:TU7[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