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行为定性中的“名”与“实”  被引量:24

Form and Substanc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Legal Act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于程远 Yu Chengyuan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出  处:《法学》2021年第7期97-112,共16页Law Science

基  金: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缔约阶段信息风险的平衡与救济研究——以缔约过失与违约责任的竞合为视角”(20YJC820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项目(19ZFQ82006)资助。

摘  要:法律行为的定性本质上属于意思表示解释的任务,是法秩序在意思表示解释理论框架下对法律行为作出的初次评价。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行为的名不副实既可能表现为法律行为名义与内容的偏离,也可能表现为法律行为内容与目的的偏离。对于法律行为的定性而言,原则上应坚持内容决定论的立场,以法律行为内容确定的权利义务构造对该法律行为进行定性。法律行为的名义原则上不影响法律行为的定性结果,仅在例外情形下可能成为解释者予以参照的重要因素。应当从原则上否定纯粹目的论的定性方式,拒绝"穿透式"的法律行为定性,仅当法律明文授权,或法律行为本身的性质要求如此时,方能以目的作为法律行为定性的决定性依据。

关 键 词:法律行为定性 意思表示解释 类型自由 目的 内容 

分 类 号:D923[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