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骨科,江西南昌330002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21年第7期638-642,共5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基 金:解放军第908医院苗子基金(2018003)。
摘 要:目的比较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结合微型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新型微型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31例,根据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三角肌入路组(A组)和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组(B组)。A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23~78岁,平均(46.56±15.80)岁,合并肩关节脱位12例,骨折Mutch分型:撕脱型11例,劈裂型7例。B组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29~73岁,平均(48.08±18.36)岁,合并肩关节脱位8例,骨折Mutch分型:撕脱型8例,劈裂型5例。记录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肩关节的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结果A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术后1、3、7dVAS评分优于B组,在术后14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优于B组,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考虑腋神经麻痹1例,肩峰撞击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B组发生脂肪液化1例,骨折再移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结合微型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三角肌入路的治疗方案切口更小,患者术后的疼痛轻,早期的肩功能恢复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