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沛[1] Yu Pei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出 处:《世界历史》2021年第3期1-6,共6页World Histor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项目编号:19ZDA23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本刊以“世界历史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为主题,开辟专栏,发表系列论文和笔谈,论述世界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世界看中国,也从中国看世界,以推动世界史和中国史研究的融合发展。本期刊发三篇笔谈文章。于沛教授的《李大钊的世界历史观》,从李大钊历史观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论起,探讨了李大钊对西方历史哲学的批判及其思考,并论及早期几位中共领导人的史观与史识,从而使我们更能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世界历史的维度认识中国,以及唯物史观在中国诞生及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唐洲雁教授的《毛泽东对美国认识的理论及其现实启示》,将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划分为若干历史阶段,认为其对美认识既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更注重现实观察和实践经验,表现为理论和实际的高度结合;毛泽东认识对手的敏锐、分析对手的犀利、尊重对手的谦和,开展国际斗争的骨气、勇气、硬气和底气,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韩东育教授的《抗战中的中共和日共关系侧记》,以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及共产主义者共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扩张为主题,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抗战历史的丰富面相,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定抵抗侵略的得道多助,日本军国主义者蛮横对外侵略的失道寡助,从而也论说了正义必胜的历史真理。希望这几篇笔谈有助于加深读者从世界史的视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的更广泛认识,也以此为世界史研究开拓更广阔的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