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家对郁脉的认识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彤彤 宋鲁成 

机构地区:[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山东济南250014

出  处:《中医研究》2021年第8期4-7,共4页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基  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3HL033);山东省财政专项资金山东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鲁中医药函〔2018〕5号)。

摘  要:脉诊是中医诊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医诊疗的一大特色,是中医师需要掌握的重要临床诊断技能。有经验的中医师可以从脉诊中获取大量疾病信息。宋鲁成教授从医三十余年,擅长精研传统和现代脉诊,对郁证的脉诊颇有心得。目前,临床对郁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已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但能够反映郁证的脉象尚无公认的认识。古今医家对郁脉的认知各有其独到之处,认可的观点多为郁脉皆沉、郁脉或结或促,以及郁脉皆涩;现代医家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郁脉又有了许多创新性的认识。古今医家对郁脉的认识虽有不同,但临床中皆有其可取之处。通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中提及的郁脉进行梳理,结合宋鲁成教授在临床中对郁脉的脉诊经验,总结其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辨别郁脉应以阴阳为纲,将其分为阴郁脉和阳郁脉。阴郁脉脉位较深,脉沉弦无力;阳郁脉脉位较浅,脉弦大有力。而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郁脉多呈现出轻、中、重3种程度。其中轻度主要停留在气机的层面,脉象以弦为特征;中度开始与气、血、痰、火、湿、食等相兼为病,开始涉及脏腑层面,脉象以沉为特征;重度则表现为有形的实质性病变,脉象以指下有硬结感为特征。临床中应仔细辨别,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方可获佳效。

关 键 词:郁脉 脉象 脉诊 历代医家 宋鲁成 

分 类 号:R241.1[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