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林梅[1] Ding LinMei
机构地区:[1]沈阳体育学院
出 处:《西部学刊》2021年第14期32-34,共3页Journal of Western
基 金:2016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当代社会‘剥削’范畴的理论内涵研究”(编号:16JDSZK05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剥削”范畴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作为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特有的经济现象,它具有正当性和暂时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剥削”范畴存在原因:(一)“剥削”范畴存在具有合理性;(二)“剥削”范畴存在是由“资社”并存格局所决定。“剥削”范畴存在的基础是同其赖以形成的生产关系一道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在上层建筑中获得存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这是与我国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性相适应,使得“剥削”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都将保留其存在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最终消灭剥削的信念,正因为劳动价值论构成了剥削行为的道德负价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消灭剥削的实现途径和方法,更指明了消灭“剥削”范畴的条件和路径。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0.2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