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西部学刊》2021年第13期152-154,共3页Journal of Western
摘 要:运用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理论、本能与力比多理论、“俄狄浦斯”情结、梦的解析理论分析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不同人物的无意识心理和意象的潜在含义。研究发现,维梅尔三重人格的矛盾撕扯构成了他充满艺术的绘画作品;葛丽叶在性本能的驱动下积累力比多,在梦境中不断成长成熟;俄狄浦斯情结在科妮莉亚的逆反情绪和冲突行为中得以印证。珍珠耳环承载了情欲的流转和表露,嘴唇成为性本能表达的依托,空间的划分区隔了葛丽叶意识中的梦境与现实、展现了意识与无意识的力量争夺。正是原欲的释放与克制,造就了这部影片的美,也展现了意识与无意识的复杂性。
关 键 词:精神分析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力比多 “俄狄浦斯”情结 无意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1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