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说论小说的主体表现功能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范道济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新世纪智能》2021年第26期9-11,共3页

摘  要:作为一个美学命题,“发愤”说是明清小说作家和批评家对小说功能的一种美学认识和概括。“发愤”说揭示了古代小说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共同感受,揭示了小说作家普遍卑微不幸的命运,强调了小说的社会批判和政治批判意义,肯定了小说的巨大价值和功用。小说“发愤”的观念,在明初已用之于小说批评。而自从李贽全面阐发小说为“发愤之作”以后,更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小说批评,如“酉阳野史”讲“泄万世苍生之大愤”,“雉衡山人”讲小说“以抒其不平之鸣”,金圣叹讲“怨毒著书”,陈忱讲“泄愤之书”,张竹坡讲“悲愤鸣邑而作秽言,以泄其愤”,蒲松龄讲“孤愤之书”等等。

关 键 词:小说作家 小说批评 明清小说 张竹坡 陈忱 金圣叹 美学命题 蒲松龄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