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光前 应晓萍 Xie Guangqian;Ying Xiaoping
机构地区:[1]江南大学学报编辑部 [2]中国运河网
出 处:《江南论坛》2021年第7期60-62,共3页
基 金:“大运河文化带治理体系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JUSRP1209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被马克思誉为“世界第一哲人”的泰勒斯,在揭示万物之本源时强调“水是万物之源”,世界上存在不同的事物,皆因水的密度有所差别而不同。毫无疑问,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水,在人类文明的变迁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源起及发展走向皆或多或少受自然界水环境的影响,如沿地中海国家、波罗的海国家、环太平洋国家,等等。可以说,水对成就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不同形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中华文明而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明形态与水息息相关,地处江南的无锡亦为自古至今皆因水彰显其底蕴与魅力的城市。可以说,无论是先天的特质还是后续的沿革,无锡这方土地与水交融,“以水为本”开启了无锡城市发展的纪元。与无锡城市濡沫与共的太湖、梁溪河、运河,滋养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无数生灵,也造就了无锡古今相接的荣光,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若缺乏对水的深切感受与理解,就无法找到客观理性阐释和理解这座城市的钥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