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孔妮妮[1] Kong Nini
出 处:《江汉论坛》2021年第8期103-108,共6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南宋理学的社会化进程研究”(20FZSB067)。
摘 要:父子关系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从先秦到宋代,士阶层作为传承儒道的中坚,其对孝的理解和践行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在理学社会化进程中,对孝道的价值诠释成为南宋诸儒强化道德认同、引领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为重归道德传统,南宋诸儒在士阶层中选取符合儒学价值观的慈父典范大力推扬,父教子以道而不惑于利禄,为子移孝作忠、行道践履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有力支持。不同于守礼抑情的夫妇关系,南宋诸儒重视父子间的深笃情感,充分肯定父子亲情对稳固伦理制度的意义,爱敬无违与先意承志是树立孝子典范的重要标准。较之高官显爵尊崇父位,孝子以立身行道扬名显亲更能体现先秦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以子继父志、守父善道为至孝的观念在士阶层中日渐深入,其核心思想在家风、家训中被传承发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21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