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洋 Liu Yang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学遗产》2021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近体诗律学研究”(项目编号20CZW024)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代初期科举常科不考作诗,士人缺乏主动遵循诗学规范的意识。在康熙十八年(1679)博学鸿儒科中,与试者创作《省耕诗》时出现了不合平仄、出韵等诗歌声律问题。雍正至乾隆年间,翰林院朝考、散馆试诗制度逐渐建立并稳定下来,作诗合律成为进入翰林院的基本要求之一,诗歌声律的相关知识随之进入精英文人的知识系统中。到乾隆元年(1736)、二年(1737)的博学鸿词科,与试者的诗歌创作在声律上已表现出高度的规范性与趋同性。通过考察清代翰林院试诗制度下精英文人如何理解近体诗律规范,可以看出近体诗律作为一种诗学观念,是如何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