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晓沛 汪芳俊[1] 

机构地区:[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四川省南充市637000

出  处:《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年第6期654-657,共4页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基  金: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基金资助项目(17PJ215)。

摘  要:自噬(autophagy)指机体通过合成自噬溶酶体清理体内衰老及受损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对分解物质再利用、对维持细胞内稳态起到重要作用,是细胞的一种自我更新途径[1]。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自噬水平较低,对机体产生保护性效应。病理状态下,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内质网应激及氧化应激时,自噬被过度激活而产生损伤性效应。后处理是指在再灌注前或再灌注启动后的数分钟内,对再灌注阶段采用短暂交替的再灌注-再阻断或药物进行干预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手段[2]。后处理能够调节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的自噬水平,对MIRI起保护性效应。现就后处理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水平改善MIRI的最新进展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关 键 词:细胞自噬 损伤性 再灌注损伤 内质网应激 ISCHEMIA 内稳态 氧化应激 正常生理状态 

分 类 号:R614[医药卫生—麻醉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