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四川省南充市637000
出 处:《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年第6期654-657,共4页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基 金: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基金资助项目(17PJ215)。
摘 要:自噬(autophagy)指机体通过合成自噬溶酶体清理体内衰老及受损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对分解物质再利用、对维持细胞内稳态起到重要作用,是细胞的一种自我更新途径[1]。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自噬水平较低,对机体产生保护性效应。病理状态下,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内质网应激及氧化应激时,自噬被过度激活而产生损伤性效应。后处理是指在再灌注前或再灌注启动后的数分钟内,对再灌注阶段采用短暂交替的再灌注-再阻断或药物进行干预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手段[2]。后处理能够调节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的自噬水平,对MIRI起保护性效应。现就后处理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水平改善MIRI的最新进展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0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