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新品系选育及产业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 殷宗俊[1] 张晓东 包文斌 刘剑锋 丁月云 王重龙 王俊生 王加文 张威 胡洪 

机构地区:[1]安徽农业大学 [2]中国农业大学 [3]扬州大学 [4]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5]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 [6]不详

出  处:《中国科技成果》2021年第13期62-63,共2页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摘  要:地方猪群体数量少、性能退化、养殖效益低是制约地方猪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安徽省有7个地方猪种,种群基础和产业化前景好,但由于受到外来瘦肉型猪种的冲击,加之缺乏科学选育,地方猪的繁殖力、肉质等优异性能退化明显,产业化效率有限.因此,强化地方猪种系统选育,培育优质新品种或新品系,筛选配套系组合,提高地方猪产业化效益,是当前地方猪产业亟需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

关 键 词:瘦肉型猪种 地方猪种 产业化前景 养殖效益 猪产业 遗传资源保护 配套系 技术瓶颈 

分 类 号:F3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