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小江-红河断裂带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育鹏 柳建新[1,2]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2]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出  处:《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第16期87-90,共4页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摘  要:为了研究小江和红河断裂带以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69个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水准量"反褶积法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叠加技术,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比。叠加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呈现出从南向北增厚的趋势,纵横波速比在该区域的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分块特征。川滇菱形块体地壳厚度较厚,地壳厚度在50~69.7km,该区域以高原地形为主,波速比分布呈现局部分块特征;华南地块西南部地壳较薄,最薄处为30km。澜沧江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高波速比,波速比较高,表明地壳中镁铁成分居多,可能是印度板块向东俯冲造成幔源的基性和超基性物质侵入地壳有关;小江和红河断裂带交汇区的纵横波速比超过1.81,Vp/Vs值较大,说明下地壳为基性-超基性岩石,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波成像结果,推测下方存在地壳流,并且可能来自青藏高原;攀枝花附近形成的低速区可能与断裂交汇区的热流传输通道并在此进行热交换有关;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之间呈现低波速比,推测板块的运动、挤压形成的上地幔热物质上涌,侵蚀下地壳,导致地壳变薄以及长英质和中性岩石增多。

关 键 词:红河断裂带 纵横波速比 地壳厚度 中国地震台网 印度板块 地壳结构 地震波成像 超基性 

分 类 号:P631.4[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