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丽华[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100871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7期151-176,共26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类升降与现代小说概念的形成(1872—1922)”(项目编号:18BZW16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酒楼上》通常被视为一篇反映鲁迅五四后思想彷徨的"复调小说";但"复调"的形式,其实未能充分揭示这篇小说的叙事技巧与抒情氛围。以下试从空间诗学的角度重新解析《在酒楼上》的形式和主旨。通过对"酒楼""废园""S城""坟"等空间意象及其叙事功能的分析,《在酒楼上》被读作在《〈呐喊〉自序》之后鲁迅另一个清偿"过去"、整理自己的文本。"酒楼"是一处回忆空间,鲁迅让自己的"过去"以吕纬甫的形象出现,与当下的"我"亲切晤对;吕纬甫所讲的两个故事同样事关记忆,其核心意象是对"过去"的挖掘与补偿。通过《在酒楼上》的写作,鲁迅以文学的方式对《〈呐喊〉自序》中被省略的创伤性记忆进行了修通,这一全新的记忆诗学,亦预示了《朝花夕拾》的登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