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国钰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100871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7期194-211,共18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穆旦于1940年提出的"新的抒情"主张,作为诗人在"战时中国"历史场域中对自身诗歌创作道路作出的能动性调整,日益为研究者所关注。在对这一现象的评述中,论者多将穆旦在大历史中遭遇的"人民"视为"象征物",而与之相对的"自我"才具有"原初性"。笔者认为看似本质化的"自我"与"人民"一样,皆是内在于具体时代语境中的历史化建构,并力图通过拆解"我与我们""文学与政治"的二元对立,重审"新的抒情"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转折性症候,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乃至思想史的重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