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秦梦 杨旭明[1] Qin Meng;Yang Xuming
机构地区:[1]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洛阳471003
出 处:《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年第8期1022-1024,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摘 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1],支架内血栓形成(ST)则是PCI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2]。1支架内血栓定义支架内血栓是指支架植入冠状动脉(冠脉)后,支架植入部位形成血栓,导致冠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根据PCI后发生ST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急性ST(≤24 h)、亚急性ST(>24 h≤30 d)、晚期ST(LST)(>30 d≤1年)和极晚期ST(VLST)(>1年)四种,其中急性ST和亚急性ST合称为早期ST(EST)[3]。ST包括以下三种情况[2]:①肯定的ST:经冠脉造影或病理证实有血栓形成;同时患者在冠脉造影48 h内休息时出现新的急性缺血症状或新的缺血性心电图表现或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证据的典型心肌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②可能的ST:PCI后30 d内不明原因的死亡或支架植入后任何时间内在植入部位血管支配区域出现原因不明的急性缺血;③不能除外的ST:PCI后30 d后不明原因的死亡。
关 键 词:支架内血栓 急性缺血 不明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 支配区域 心血管疾病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
分 类 号:R543.3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