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治疗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永恒 刘星 尚显文 

机构地区:[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贵阳550004 [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

出  处:《山东医药》2021年第23期72-76,共5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白求恩脊柱病理性骨折椎体强化治疗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BK-JP2017001)。

摘  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因单一节段OVCFs住院行PKP治疗的患者113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邻近椎体新发骨折分为邻椎骨折组18例与无邻椎骨折组95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BMI、骨水泥用量、骨密度,伤椎压缩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矫正值,椎旁肌肉(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竖脊肌及多裂肌合并为背伸肌群)的相对横截面积(RCSA)、脂肪浸润率(FF),对两组比较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邻椎骨折组男2例、女16例,无邻椎骨折组男13例、女82例,两组比较P>0.05。邻椎骨折组年龄高于无邻椎骨折组,骨密度低于无邻椎骨折组(P均<0.05)。两组体质量、BMI、骨水泥用量、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伤椎压缩率、Cobb角矫正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邻椎骨折组竖脊肌、多裂肌、后伸肌群RCSA均小于无邻椎骨折组,FF均大于无邻椎骨折组(P均<0.05)。邻椎骨折组腰大肌FF大于无邻椎骨折组(P<0.05),但两组腰大肌R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降低(OR=0.157,95%CI:0.035~0.713)、后伸肌群RCSA降低(OR=0.109,95%CI:0.018~0.667)及后伸肌群FF升高(OR=1.273,95%CI:1.112~1.458)是OVCFs患者PKP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骨密度降低、后伸肌群RCSA降低及后伸肌群FF升高是OVCFs患者PKP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关 键 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旁肌 邻椎骨折 危险因素 

分 类 号:R683.2[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