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解读“三个模式”之“寿光模式”  被引量:3

Rendering Technological Support to Agriculture An Interpretation of "Shouguang Mode" of the "Three Mod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福亮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走向世界》2021年第31期24-31,共8页Openings

摘  要: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89年左右,随着"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推行,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农民在种好粮食作物的同时,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开始种植果蔬等经济作物,根据市场导向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为突破,推动蔬菜生产走向商品经济舞台,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特别是1985年10月20日,国家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会议在山东潍坊寿光召开,确定寿光为蔬菜、果品等综合基地县,蔬菜产业逐步成为寿光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这是"寿光模式"演进的第一阶段。In Shouguang,the“Township of Chinese Vegetables”,you can see many wonderful scenes,such as tomato vines as high as six or seven meters like old vine trees,each bearing 75 kilograms of tomatoes;advanced robots moving through the vegetable field and picking vegetables automatically based on its perception of different colors;the varicolored hot peppers with as many as 100 varieties in the garden.

关 键 词:农业内部结构 农村经济市场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副食品生产基地 包产到户 改革开放初期 寿光 蔬菜产业 

分 类 号:F3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