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转型视野下孙中山、梁启超公债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un Yat⁃sen and Liang Qichao's Thoughts on Public Debt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Finan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杰[1,2] Liu Jie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2]上海财经大学

出  处:《民国研究》2020年第1期112-134,共23页Studies on Republican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债券市场研究(1898~1937)”(项目编号:18CZS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晚清民初在国家财政剧烈变动与转型的背景下,孙中山、梁启超源于不同的身份和理论创见对西方公债知识与理论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学理探讨与实践,形成了各富本土特色的公债学理认知与实践。孙中山少有关于公债学理的专文阐述。他力主筹借公债完成大规模实业建设以实现国家富强。相比较而言,梁启超长期行走于政学两界,更侧重结合清末政府举债进行辩证的学理分析与批判。两人都注重将西方发展较为成熟的财政学理与中国财政实情相联系进行辩证思考,结合中国财政实情强调在收支平衡状态下有限度、有计划地进行生产性举债。孙中山、梁启超站在更为开阔的世界视野之下,主张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举债引进外资、利用外债发展国内生产与建设。两人均主张通过现代财政国家制度的运转保证举债的财政信用。在近代中国财政向现代转型的理念下,两人主张举借公债要维护国家主权,同时要积极进行有效的举债信用担保。通过对两人国家公债思想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从财政思想史角度加深对近代中国财政现代转型的深入思考。

关 键 词:孙中山 梁启超 公债 财政信用 

分 类 号: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F812.5[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