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 处:《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4期125-128,共4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摘 要: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进步前哨》中两个白人男性主人公被派到了西非殖民地,负责与当地土著进行贸易。二人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最终造成卡利尔被凯亦兹误杀,凯亦兹自杀的悲剧。从后殖民的角度来看,“文明”与“野蛮”发生在两位主人公身上的碰撞,与柏拉图的洞穴喻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二者均包含了三段认知过程。本篇论文将用后殖民理论中的欧洲中心主义、身份认同、他者化这三个概念分别对三段认知过程进行解读与类比,挖掘康拉德对文明与野蛮超前的解构理解与哲学思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