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缺失与扶贫治理的机制再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丹[1] 付少平[1]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712100

出  处:《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10期313-316,共4页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摘  要:目前,我国建构起政府主导,以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为主的扶贫机制,但机制实施过程中,出现扶贫人员和扶贫对象的主体缺失问题,两者无法在扶贫中发挥应有作用,精准扶贫政策效益也大打折扣。其原因在于当前扶贫机制的不合理和不适应,对此,应本着"以人为本"思想,引入"赋权"理念,构建参与式扶贫机制,凸显扶贫人员和扶贫对象的主体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让我国的扶贫机制发挥更大效用。

关 键 词:精准扶贫 扶贫机制 基层治理 主体性 

分 类 号:F323.8[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