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阮思余[1] 王金红[1] RUAN Si-yu;WANG Jin-hong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出 处:《岭南学刊》2021年第4期39-44,63,共7页Lingnan Journal
基 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学科共建课题《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孕育广州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编号:2019GZGJ45)。感谢郭台辉教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摘 要:长期以来,政治分析中没有软实力的位置。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分析昭示我们,政治分析必须确立软实力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而言,软实力主要指的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包括文化吸引力、价值观吸引力与政策吸引力三个方面。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性。对于软实力的理解,尚存在种种谬误。概括来说,这些谬误主要有:软实力等于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等于国家软实力;软实力只是存在于国际政治领域;软实力只是适用于发达国家等。最后,关于发展中国家培育软实力的问题,必须达成如下基本共识:软实力是创造出来的;发展软实力,需要寄望于政治体系本身;发展软实力,需要依靠发达的社会领域的成长;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软实力的培育。总之,软实力一词具有高度的统摄力,政治分析不能只是一味强调硬实力,软实力理当成为政治学分析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