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卢伟[1]
机构地区:[1]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 处:《经济资料译丛》2021年第3期48-59,共12页
摘 要:根据经济理论与实践经验,发达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往往会出现持续的国际收支恶化乃至逆差现象。然而对于明清时代的中国而言,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却在近五百年的时间里处于持续显著的国际收支顺差。本文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在明清白银货币体系下,货币供给及其增长主要源于海外白银的流入,相应产生了对于获取海外白银的强劲需求。白银对于明清时代中国社会而言,并非是一种轧平贸易差额的平衡手段;白银本身就是中国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根本目标。在白银货币体系下,不仅国内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难以保证实现,同时用庞大的国内经济资源换取白银的做法不仅在短期内牺牲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福利和未来的增长空间,在长期内也由于"海外白银悖论"而使得中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日益不利的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