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天曙[1]
机构地区:[1]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北京100083
出 处:《关东学刊》2021年第3期135-148,共14页
摘 要:清代帖学的书论,是建立在创作实践之上的,总结了中国传统帖学的基本原理。伴随着清代金石学的勃兴,刻石书法也融入了帖学领域中,这是前代所不曾出现的。新的金石学发达后,渐而形成碑学一脉。清代书论在中国古代书论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碑学理论的兴起,碑学理论在中国书论上是一个新的内容,影响了清代以来的书法创作。以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三家为代表的碑学思想在清代有着重要影响,一直影响到近代。另一方面是帖学书论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书概》这样的集大成著作,从古典书学的宏观视角,对中国古典书论作了一次大总结。清代的书画著录在书画鉴赏史上起了很大作用,其继承了明代的著录方法,又加以发展,尤其是书画一起著录的方法,体现了中国古代书画的鉴赏和融合,书画同卷同法的特征更加鲜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