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畅
机构地区:[1]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出 处:《自贸港法坛》2021年第2期26-34,共9页Judicial Forum of Hainan High people’s court
摘 要: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人格,已成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争议研究的元问题。回顾法律人格理论的演进,其尺度经历了“身份-理性-生物人”的历史变迁。法律人格理论以康德哲学为基础,但康德哲学由于时代与伦理视角限制,无法解释人工智能机器人法律人格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应当以“自我意识”作为法律人格的新尺度。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尚不具有自我意识,因此不应赋予其法律人格。如果科技取得突破,那么人工智能机器人应当被赋予法律人格。与此同时,相关法律人格制度的内容设计也应随之展开。
分 类 号:TP2[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