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石丽敏[1] 吕学高[1] 朱正梅[1] 宋费玲 卢华兵[1]
机构地区:[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东阳322100
出 处:《农业科技通讯》2021年第9期69-73,共5页
基 金: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2019C02004)。
摘 要:探讨优质粟米品种浙粟3号成熟种子EMS诱变处理时的最佳诱变条件,以期获得浙粟3号矮秆突变体进一步进行品种改良利用。选取浙粟3号成熟饱满种子为材料,提前经过预处理(清水浸种过夜、磷酸缓冲液浸种过夜或者不浸种),再用不同浓度EMS(0.4%、0.8%、1.0%、1.2%、1.5%)分别浸泡不同时长(2 h、4 h、6 h、8 h),统计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预处理方式、EMS浓度、处理时长均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显著,在相同条件下,预处理方式中清水浸种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干种子和磷酸缓冲液浸种,而干种子和缓冲液浸种2种预处理方式间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在相同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分别随着EMS的浓度增加、处理时长增加而不断降低。以半致死量即种子发芽率50%为筛选标准,最终确定浙粟3号适宜的诱变条件是采用0.4%的EMS浸泡种子4 h。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