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中共对孙中山的认知与抉择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波 

机构地区:[1]广东省中山市政协 [2]广东省台湾研究中心中山台湾研究所

出  处:《团结》2021年第4期95-104,共10页Unity

摘  要: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中国国民党章程》,《宣言》重新阐释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确认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选举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张国焘、于方舟、韩麟符、沈定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成立不到四年、党员不到400名的中国共产党,竟成为国民党内一支重要的组织力量,并进入到国民党领导机关的最高层,这一现象固然与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强力支持分不开,但也与早期中共党员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的理解和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 键 词:中国国民党 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三民主义 中共党员 个人身份 中央候补委员 沈定一 

分 类 号:D23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