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文明 孙艳[1] 王桂贤 ZHANG Wen-ming;SUN Yan;WANG Gui-xian
机构地区:[1]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 [2]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出 处:《实用预防医学》2021年第9期1123-1125,共3页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
摘 要:目的分析2015—2019年扬州地区川崎病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739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川崎病分布情况;并根据其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739例崎病患儿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7.12±1.08)岁,其中1~<3岁患病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占25.85%,其次为<1岁,占23.00%,11~<13岁岁患病人数最低,占3.92%;男女性别分布显示,男性252例,占71.04%,女性214例,占28.96%;根据其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739例崎病患儿中154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0.84%。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年龄、性别、注射IVIG丙种球蛋白起始时间、发热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血沉显著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岁(OR=2.563)、性别男(OR=3.870)、注射IVIG丙种球蛋白时间>10 d(OR=2.125)、C反应蛋白≥8mg/L(OR=5.717)、发热持续时间>10 d(OR=1.592)、血沉>15mm/h(OR=4.298)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具有较高的冠状动脉病变风险,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做好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