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照炎[1]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出 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第5期22-22,共1页China Medical News
摘 要:随着显微镜的出现和临床使用,使得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也大为提高,从而逐步建立了现代耳显微外科技术。但显微镜只能观察到物镜正前方的组织结构,对于隐蔽部位的病变有时难以观察到,通常需要切除一些正常结构以显露病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微创理念的深入理解,内镜技术和手术器械得到了飞速发展,直径细小、分辨率高、热损伤小且照明效果佳、并具有一定放大倍数的耳内镜应运而生,且应用于耳显微外科手术中,使得部分手术更加具有微创性,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自1990年Thomassin等报道了应用内镜进行耳科手术并首次提出了耳内镜外科的概念以来,真正意义上的耳内镜手术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1992年,EI-Guindy报道了第1例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2012年3月,Marchioni等成功完成了世界第1例经耳内镜内听道听神经瘤切除术,并再次于2017年报道了迄今为止最多的全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听神经瘤切除的病例,共49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目前,耳内镜不仅可以完成鼓膜修补术、面神经减压术、听小骨重建术、中耳腔病变清理等中耳手术,同时还扩展到内耳、岩尖、桥小脑角等部位病变的处理。但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耳内镜手术仍然为鼓膜修补术。本文主要介绍2019年耳内镜鼓膜修补术领域的一些进展。
关 键 词:鼓膜修补术 面神经减压术 耳内镜 隐蔽部位 耳科手术 内听道 桥小脑角 中耳腔
分 类 号:R76[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