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陈样新[2] 范洁[3] 华伟 刘兵 宿燕岗 徐伟[7] 许静[8] 薛小临[9] 郑良荣[10] 黄德嘉[11] 张澍 Chinese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s;Su Yangang;Huang Dejia;Zhang Shu
机构地区:[1]不详 [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 [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4]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5]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6]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7]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科 [8]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9]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1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1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出 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1年第4期280-299,共20页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摘 要:心脏性猝死(SCD)愈发成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ICD分为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无论器械本身还是相关临床研究近年都得到了长足进展。ICD对SCD的预防包括二级和一级预防,符合SCD一级预防或1.5级预防的人群远多于二级预防,且相关临床研究及获益证据也更加充分。针对术后参数设置的多个临床试验对ICD诊断和治疗参数个体化调整提供了普适性的原则。本共识将ICD适应证按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以及不同疾病(如缺血性和非缺血性等)分别进行了阐述。针对ICD不同类型(单腔、双腔、三腔及S-ICD)的选择及除颤阈值测试分别进行了推荐。ICD术后随访至关重要,依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心动过缓起搏参数、心动过速诊断和治疗参数设置的共识。此外,对ICD植入注意事项及系统故障处理原则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