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樊丽霞[1]
机构地区:[1]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63-67,共5页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英文语料的阅读治疗思想研究”(21CYYJ12).
摘 要:电影《钢琴家》改编自真人真事,又融入了导演的亲身经历,一经上映即成为二战犹太电影中的经典.影片主人公单一,围绕主人公产生的台词较少,音乐作品较多.因此,有关这部经典电影的研究基本上以音乐艺术为主,而忽略了其中的台词语言艺术.其实,这部电影的台词虽着墨不多,但高度凝练,通过只言片语唤醒和启迪观众的共情,共同完成对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控诉,收到了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选取电影《钢琴家》中的具体台词为实例,分析反复、对比等语言修辞格和刻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等语言艺术手段在影片中的巧妙运用以及所达到的效果,以期深化对该片电影台词语言艺术的认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1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