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重庆400016
出 处:《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年第8期587-590,共4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摘 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最常见的妊娠期特有肝病,常发生在妊娠中期和晚期,其临床特征是瘙痒和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升高,分娩后常迅速消退。在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中,ICP的发病率估计在0.3%~15%,大多数估计在0.3%~0.5%[1]。据统计中国ICP的发病率为1.2%,以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发病率最高[2]。ICP对母体的风险很小,但由于母体胆汁酸可通过胎盘并在胎儿及羊水中聚积,这对胎儿构成了巨大风险[3,4],包括早产、羊水粪染和胎死宫内等并发症。2020年美国母胎医学会(SMFM)发布了ICP的诊疗指南(后文简称“2020版美国指南”),该指南取代了2011年SMFM发布的ICP诊疗指南。又因为ICP的发病具有地域和种族差异,而我国是ICP的高发国家之一,且关于ICP的研究相对较多,因此,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于2015年发布了第2版ICP诊疗指南。本文将结合2015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后文简称“2015版中国指南”)以及UpToDate临床顾问最新更新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专题(专题最后更新日期:2021年2月2日)对2020版美国指南进行解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87.205